· 

抗倭名將俞大猷實戰型棍法「俞家棍」, 招招打中要害

俞大猷(1503年-1579年),字志輔,又字遜堯,號虛江,晉江(今福建泉州)人,明代抗倭名將,軍事家、武術家、詩人、民族英雄。

圖解《倭寇圖卷》裡的明朝南軍武器裝備

 

 

俞大猷一生幾乎都在與倭寇作戰,戰功顯赫,他所率領的“俞家軍”甚至能將敵人嚇退,與戚繼光並稱為“俞龍戚虎”,掃平了為患多年以及趁機作亂的偽倭寇。俞大猷雖然戰功累累,卻經常被彈劾而遭到免官,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領軍功,但俞大猷卻從來不會計較,仍舊全力打擊倭寇。

 

 

 

俞大猷創立兵車營,設計創造了用兵車對付騎兵的戰術。官授平蠻將軍,死後被追諡為武襄。著有《兵法發微》、《劍經》、《洗海近事》、《續武經總要》等軍事、武術作品,後人將俞大猷生平所作詩詞等編匯成《正氣堂集》。

 

俞家棍俗稱單頭棍,具有帶棒兼槍的技法特色。

主要由刺、敲、剃、劈、彈、攔、剪、揭、捧、掛、洗、壓、挑、帶、托、拔等三十六種棍法組成,其較突出的實用棍法有八剛、十二柔

 

俞家棍突出的實戰技法有‘八剛十二柔’,戰略戰術講究以靜制動、以逸待勞、順勢借力、後發先至、虛實相兼、剛柔相濟、知己知彼、變化莫測 俞大猷棍法,名滿天下。

 

俞家棍,非套路花式,純為陣上殺敵之技。史老師一身武學,其中槍棍之術,便源于俞家棍法。今日,史老師將俞家棍總歌訣之首兩句做一闡釋,希望廣大冷兵愛好者能夠喜歡。

 

中直,有說是身法中正,是為中直。然而,此僅為其一也。 中直的另外一個要求就是槍棍的要求。指中平之槍。正所謂中平槍最難防。持槍之式,中平直對敵人,此槍式最難應對。

 

八剛:指的是八個打擊發力的方位。槍法說八剛,拳法和刀法則說八鋒,像破鋒八刀就是這個意思。

 

十二柔:指的是兩腕、兩肘、兩肩、兩膝、兩踝、和胯。胯在這裡只算一個。 但如此算來,只有十一柔?還缺一個。 最後一個柔,不是針對身體的具體部位,而是指的發力狀態,要求是柔運剛發。

柔運:指運行過程不可過剛,而應當柔性運動,暗含變化之機,暗含韌性之勁。

剛發:指突發之勁。過程柔性運動,發勁之時,瞬間剛性爆發。

上剃下滾分左右 上剃:上,指方位,上面之意。剃,指剃刮之意。此非劈打橫掃之技。槍法之中,也有稱此技術為“劃”。這個技術出招突然,瞬間變化,連剃帶刮,直取上盤頭頸。

剃刮之法,順槍棍而進,突起變化,而無大開之形,敵手難以應變。

下滾:下,乃相對上剃而言。相對來說,上剃之術,幾乎不用滾法,但也偶爾在機變之時,需要滾法相輔。滾,乃指持棍螺旋滾動之意。非槍棍法外在之特殊技術。滾動之間,槍式出矣。滾動之間,變化無端。滾動之間,可判高下。分左右:指左右手把之變化,滑把之運用,左右方位之區域變化。

以下錄校總戎俞公《劍經》。

 

中直八剛十二柔,上剃下滾分左右。 打殺高低左右接,手動足進參互就。

 

俞大猷和戚繼光並稱“俞龍 戚虎”,他手下的“俞家軍 ”也是一支勁旅,曾經嚇退 過敵人,可見有多厲害。

俞大猷的個人成就也很高, 他寫過很多詩詞,這些詩詞 大多氣勢豪邁,頗有蘇辛之 風。 俞大猷的武功很高,無論是 劍術還是棍棒,他曾經寫過 一本書,叫《劍經》。

戚繼光看了之後就很贊賞, 連連稱妙,說“千古奇秘盡 在於此”,並應用於軍中的 長槍兵。

 

至於為什麼棍法叫《劍經》 ,歷來說法不一。

書中第一句就說:“猷學荊 楚長劍,頗得其要法。 ”意思就是說,我曾經學過 荊楚長劍,而且學的很厲害 。

 

光說沒用,俞大猷的武功到 底如何呢? 話說有一次,俞大猷估計找 不到對手了,聽說少林寺武 僧牛,就去請教(單挑)。

少林寺也不含糊,先後派了 幾十名僧人和俞大猷交手, 打完之後俞大猷說了一句十 分霸氣的話:“這幫和尚真 的把祖上的東西丟了。 ”霸氣! 沒辦法,誰叫人家技高一籌 呢?

少林寺無奈,只得派兩個和 尚到俞大猷軍營裡跟他學習 。 這些和尚確實學到了,後來 少林寺派了100多棍僧殺 倭寇,估計為了報恩吧。

你可能會喜歡